凝心聚力、培根铸魂
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重庆大学深入学习贯彻席大大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发挥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体系化、科学化、特色化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完善工作机制
唱响立德树人“主旋律”
成立由党委书记、校长担任组长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校课程思政建设。学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定期研究相关工作,经常性组织召开课程思政专题推进会、“三全育人”工作例会等,着力构建党政齐抓共管、本科生院牵头、相关部门联动、院系落实推进、教师全员参与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格局。把课程育人作为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重点,分类梳理教学、科研、实验技术等七类岗位育人职责,纵深打造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宿舍、食堂、场馆等六大育人阵地。先后制定《课程育人体系建设方案》《课程思政建设实施办法》《课程思政教学指导手册》等,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任务和要求,不断优化实施机制,努力确保建设成效。探索建立科学多元的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标准,将教学设计、挖掘转化等测评指标纳入评课评教体系;在年度工作考核、绩效工资核定、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等工作中,明确将课程思政作为专任教师的重要岗位职责进行重点考核与评价,推动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坚持分类推进
抓牢课程建设“主战场”
持续推进席大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实施专题课程建设项目102项,评选优秀案例37个。探索优化课程思政建设内容、途径及有效载体,系统梳理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纳入教学大纲和教案,作为课程讲授重点内容和学生考核关键知识,汇编《重庆大学课程育人元素拾萃》,营造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的浓厚氛围。针对公共基础课程,实施专家领衔制,组建名师教学团队,鼓励跨校联合授课;结合地域特色,建设《红岩精神》《大国工匠》等特色课程;开设《文明经典》课程,引导学生在世界文明宏观视野中把握世界大势,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逻辑。针对专业教育课程,融入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科学家精神、人文精神、职业素养等元素,整理编撰《课程思政教案集萃》,认定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42个,获批市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46项,《数理统计》《土建概论与研讨》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4位教师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针对实践类课程,注重知行合一,深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1门课程入选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推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以“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和创新创业树声行动、志愿服务启邦行动、社会实践熔炉行动、深造就业扬帆行动“四大实践行动”为载体,大力拓展实践育人平台,引导大学生在实践“大熔炉”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深化改革创新
夯实课堂教学“主渠道”
实施教育教学创新计划,修订《本科课程建设规范》《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办法》,将课程思政要求贯穿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等各环节。积极开发教学资源,建设课程思政案例库,共建共享2000余个课程思政教学优秀案例。开通“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数据库”,为教师提供思政元素库、教学案例库、名师视频课程库等教学资源,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获批市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重视加强教材建设,做到科学编排、有机融入,切实增强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材的准确性、系统性。强化课程思政理论研究,设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专项”,完善“培训、立项、评选”工作机制,已立项课题39项,参与教师400余人。广泛开展跨学院、跨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改革和教学研讨活动,探索思政课教师与其他学科专业教师合力育人机制,如,马克思主义学院会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开设《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把科研报国、学术道德等融入课堂教学,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加强对课程思政教学情况的专项检查和指导,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协同育人。
注重能力提升
建强教师队伍“主力军”
发挥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作用,针对不同课程类型及特点,开展面向学校全部课程、全体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培训,组织“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坊”等研修活动。鼓励和支持学院基于“课程+专业”开展“一般+特殊”的课程思政能力培训,面向重庆市高校开设课程思政研修班,已培训学员300余人。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研修的重要内容,不断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打造“立德树人”专题展览馆及网上展馆,以珍贵口述史料、教案、工作笔记等实物资料为生动教材,集中展示历代重大人献身教育事业、潜心治学治教的优良传统,编印出版《大学,大师之谓也——重庆大学教授概览》,发挥榜样先进事迹的教育示范作用。加大政策引导激励,评选表彰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优秀教案等,健全教师教学荣誉体系。在教学比赛评审体系中设置课程思政相关指标,鼓励支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努力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统一起来,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来源:教育部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