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与经典同行”优秀作品——詹紫晨-书香校园阅读经典工程专题网站


  •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 (中国)官方

    学校首页

    2020年“与经典同行”优秀作品——詹紫晨

    来源: 时间:2021-01-02


    与经典同行:诗经

    ——读《诗经》有感


    院部:信工学院

    班级:17通信1班

    姓名:詹紫晨

    奖项:三等奖


    百无聊赖的暑假时光里陪父亲闲聊,从父亲口中听说中央电视台有《经典咏流传》这样一栏节目,父亲将它吹捧的天花乱坠,让我对这栏节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我这个多年不看电视的95后重新把目光投向电视。盛名之下无虚士,几次观看,我深深喜欢上了这栏节目。

    在快餐文化泛滥的现今,央视以一档《经典咏流传》清雅出世,听那古诗流转,抑扬顿挫,让观者眼前一亮,原来现代和经典是可以这样传承的。跨越时间的围堵,我们看到这些被李白、秦观、曹雪芹们口角噙香涵泳过,古人今人一起吟诵过的中国气派、中国瑰宝。

    在众多传唱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仇海平的《诗经·关雎》,一方面是因为他轻快而婉转的嗓音,另一方面更因为我对《诗经》的热爱。我和《诗经》可以说是很有缘分了,自小爸爸就教我背它,而又因为我名字中带有晨字,我更是喜爱《诗经·秦风·晨风》这一篇,“鴥彼晨风,郁彼北林”也成为我最喜欢的句子,那种凄美的意境,在我的脑海中构造了无数次。到了上学后,每每学习《诗经》中的片段,我心中总会莫名其妙的产生一种自豪感,大声朗读中,诗经那朗朗上口的韵律好像和我心中的脉动完全契合在了一起,这个时候,我仿佛看到了雄伟的祭台前先民雄浑的高声吟唱;仿佛看到了老农鬓角在烈阳下闪耀的汗珠;仿佛看到了先秦少女眉目中打着转的爱恋。

    听着仇海平的歌声,我又重新拿起来《诗经》。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有两大源头,一曰《楚辞》,一曰《诗经》。《楚辞》之美是矣,音韵婉转叠回,文辞优美酣畅,浩浩乎奔泻而下,浪花翻卷九曲回肠。书页漫卷之间如见腾腾气泽弥漫,直让人闻见老酒开坛飘荡千年醉人的醇香;而《诗经》则截然不同,宛若山间溪泉,潺潺自流,新妍明丽,悠雅清扬,经卷翻覆之际如见清露被初阳照耀,邂逅这一抹盈盈闪映着的翠色鲜亮。

    《诗经》可谓是中国文学的源头,它沈博绝丽,精彩纷呈,充满了人间烟火气。它其中的作品,反映了各方面的生活,具有深厚丰富的文化积淀,显示了我国古代诗歌最初的伟大成就。《诗经》作为中华文化结晶,它的美惊艳了千年。

    《诗经》的美,美在包罗万象,内涵深厚。《诗经》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产生的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作者包括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人士。时代如此之长,地域如此之广,作者如此复杂,在中国文学史上《诗经》可谓是绝无仅有的。

    《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诗经》中的作品,内容十分广泛,深刻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诗经》可以说是一轴巨幅画卷,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世态人情、民俗风习等等,在其中都有形象的表现。

    《诗经》的美,美在万物皆可入诗,以万物烟火气抚慰人心。《诗经》中有浪漫的想象,有旺盛的激情,有对生命的赞歌,有自由的呐喊;草木鸟兽鱼虫,万物皆动人;飞鸟,游鱼,万物有灵。以写实抒发真情,以真情寄寓万物,比如社会政治诗,作者往往是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去感受生活,表达爱憎;抒发情感的方式往往是直率的,表达相思,就直说“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游哉,辗转反侧”,抒发男女爱情坦言以陈,毫无掩饰。而在叙事性的诗作中也包含感情。如《七月》叙述农夫一年四季辛勤繁忙的劳作,字里行间中都涌动着一股浓郁不平之气。

    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即“盖言诗三百篇,无论孝子、忠臣、怨男、愁女,皆出于至情流溢,直写衷曲,毫无伪托虚徐之意。”

    梁启超也不胜慨叹“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诗经》挟历史的温柔款款而来,在时间的洪流里,真情亘古不变。

    《诗经》的美,美在韵律词章精美 唇齿留香。孔子言:“诗三百皆可弦歌之。”凡诗文皆可吟诵,中国历代诗歌均可吟诵。诗必有韵,中国古典诗歌之所以朗朗上口,是因为诗句的音律和谐,因此诵读之时便可传情达意。

    《诗经》中一共收录了305篇诗歌,只有七篇没有押韵,其余的全都是押韵的,这种韵律感是我国古诗的一个显著特征。《诗经》常用叠词叠句以加强音乐美,借优美的意象表现审美意趣。叠词叠句加深了音乐美,表现出温婉的韵律感,柔和的音乐声。

    以《蒹葭》为例,《蒹葭》中多运用重言形容词和双声叠韵,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苍苍”、“萋萋”、“采采”这些叠词的运用, 不仅描摹了深秋芦苇茂盛的景象, 同时大大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韵律整齐、规范, 体现了诗歌语言的音乐美。

    《诗经》的美,美在它万古长青、流垂青史。《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我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诗经》中虽有少数叙事的史诗,但主要还是抒情言志之作。即使那些叙事诗中,其叙事也是为抒情服务的,而不能简单地称为叙事诗。从《诗经》开始,就显示出我国抒情诗特别发达的民族文学特色,《诗经》中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如果说,“风雅”在思想内容上被后世诗人立为准则,比兴手法则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为后代作家提供了学习的典范。《诗经》所创立的比兴手法,经过后世发展,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独有的民族文化传统。《诗经》中仅作为诗歌起头协调音韵、唤起情绪的兴,在后代诗歌中仍有表现。而大量存在的兼有比义的兴,更为后代诗人所广泛继承,比兴就成了一个固定的词,用来指诗歌的形象思维,或有所寄托的艺术表现形式。《诗经》中触物动情、运用形象思维的比兴,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后代的民歌和模仿民歌的文人作品中,以兴句起头的很多。汉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以及魏晋时期许多文人的创作中,都不乏其例,这明显是对《诗经》起兴手法的继承。

    放下《诗经》,细细品味着它给我带来美的享受不仅仅局限于自身,更像是一双翅膀,让我能在文学的天地中肆意飞翔。由《诗经》我爱上了读诗,由读诗我爱上了中国文化。一盏香茗,一柱檀香,一捧诗书,中华五千年文化仿佛都在眼前涓涓流淌。

    如果忘记了唐诗宋词,孔子屈原,昆曲京剧,湮没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些“无用”的东西,中国人除了黄皮肤、黑头发,在多元的世界里,我们靠什么让五千年屹立不倒的华夏文明继续瓜瓞绵绵?我们将从哪里得到民族自信与民族魂的滋养、欣赏中华民族的伟大与曼妙?

    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

    读诗可以令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使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使人志高远,情飞扬,心灵秀,思敏捷。像叶嘉莹先生说的:“诗,让我们心灵不死。”愿我们每个人都能诗意盈盈,诗酒趁年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