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晓涛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摘要:阅读是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要构建新时代高校“大阅读”体系,引导大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强化顶层设计,构建一体的阅读指导体系;注重系统思维,构建立体的阅读内容体系;坚持技术赋能,构建有效的阅读实践体系;注重即时反馈,构建清晰的阅读评价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聚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强调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深化全民阅读活动”。[1]这在认识和实践双重维度上把推动全民阅读提到了一个新高度。席大大总书记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2]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对于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促进人民精神富有,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民阅读”连续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等法规政策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阅读是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开展读书行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的要求,分学段推出学生阅读指导书目,举办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读书大会,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形成终身爱读书的习惯,塑造现代社会所需的综合素质。这一明确要求为加强大学生阅读提供了方向指引,进一步深化了阅读与教育的融合和内嵌,引领阅读为教育注入新的动力。高校在读书行动中,应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发挥自身优势,构建“大阅读”体系。
一、强化顶层设计,构建一体的阅读指导体系
加强顶层设计,构建科学合理的校园阅读指导体系,解决当前存在的实际问题,是新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坚持政策引导与多维发展相结合。阅读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化工程,教育主导部门应在人力配置、资金支持、后勤保障等方面建立全方位的架构,自上而下地搭建起政策支持和引导体系。因学龄段与专业特色的不同,阅读不应千校一面,而要百花齐放。应充分考虑学生特点,依靠政策、立足实际统筹布局,实现阅读教育多样态发展。要充分发挥自主性,把阅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要“定制”系统化、有针对性的阅读推广方案,着力实施“书香校园”阅读经典工程,推荐经典书目名单,采取科学的考核办法,将阅读纳入学分制,通过策划组织读书系列活动、“全员阅读·共建书香”阅读推广、“书香校园”优秀读书笔记展、“笔墨记书香”经典抄录等主题活动,发挥文化育人作用,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热情。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人文关怀相结合。阅读指导体系应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凸显,分阶段设置价值培养目标,持续引导学生成长。在指导过程中关照个体、关注生活,注重阅读与人的联接。要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可开展“大家讲书”“名家讲堂”等活动,邀请国内知名学者、学术名师以及深受学生喜爱的优秀教师等分享阅读感受,搭建友好交流的平台,激发学生阅读内生动力。
坚持大众阅读与精深阅读相结合。大众阅读坚持将非读者转化为读者,精深阅读坚持追求阅读的深层价值。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首先,要实现非读者向读者的良性转变,建立起阅读习惯;其次,要引导有阅读习惯的读者向深层次探索。持续不断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更多读者长期而持续地参与阅读。学校要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推荐优秀书目、互授读书方法,在共读交流中实现阅读互动,焕发阅读活力;组建“读书分享宣讲团”,每月开展“我的读书故事”主题巡讲,用朋辈读书故事促使更多学生自主加入阅读队伍;建立书友会,构建探讨式阅读;定制读书笔记,让体悟与灵感并行,使精神世界更加厚重深邃。
二、注重系统思维,构建立体的阅读内容体系
构建大学生阅读内容体系,需要系统考虑大学生的学习需求、成长与交往需求和娱乐需求,从专业性元素、日常性元素和消费性元素入手进行设计,增强阅读内容的普适性,增强阅读的育人效果。
阅读内容的专业性元素设计。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是席大大总书记对青年学生的期许。学知识,要注重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不对知识穷追猛打,难以探求到真正的学问。要针对不同阶段、不同专业、不同求学目的的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阅读方案,让阅读有的放矢,助力学生系统阅读和学习。此外,将阅读嵌入学生专业课,使其融入日常、化作经常。
阅读内容的日常性元素设计。要推动阅读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嵌入和融合,注重阅读的生活性与日常性,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在阅读内容的日常性设计中,应考虑模块化阅读内容的设置,聚焦学生心理、人际交往、兴趣培养、礼仪、就业等模块,提供多元化可选择的阅读内容,使阅读渗入学生生活的角角落落,为学生的成长打上阅读的底色。
阅读内容的消费性元素设计。应注重书写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注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符号在阅读内容中的设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新时代、新使命、新任务,用中国风、中国韵、中国情来呈现新时代的文化图景。
三、坚持技术赋能,构建有效的阅读实践体系
技术发展让“处处可读”“时时能读”成为可能。电子、音频、视频、音诗画等多种表现形式让阅读实践更加多元。拥有语言理解和文本生成能力的工具层出不穷,正深刻影响着全球教育,对学生深度阅读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无论技术如何进步,阅读仍是不可取代的。“读书人需要观察、欣赏、沉思,方能体会读书的乐趣。”[3]阅读载体和阅读渠道的拓宽强化了阅读实践体系对技术的依赖,也呼唤阅读实践形式的多元。
遴选普及性与普惠性阅读平台。大学生对网络与技术有较强的依赖性。新技术的迭代,数据间的兼容,造成阅读实践成本过高,新阅读平台的出现与同质化的内容也常造成平台过剩与拥堵。因此,遴选普及性与普惠性阅读平台将有助于节约经济、时间与人力成本,为阅读实践带来更好的体验。学校可以依托阅读平台,组织开展“与经典同行”主题征文、“阅读的力量”朗读大赛、“爱阅马拉松”等线上主题活动,营造有热度、有效果、有影响力的阅读氛围。
开创线上线下人本性阅读空间。阅读的社交属性和交往价值呼唤人本性阅读空间的出现。线上线下交互讨论的阅读形式被很多大学生读者接受。24小时阅览空间、读书会、特色研讨室等实然空间,为深度阅读和沉浸式阅读提供了便利。对接数字图景、虚拟现实的深度阅读技术尚在探索当中。给现实阅读辅以虚拟情境,用虚拟情境带领沉浸阅读,将开启新的阅读实践模式——体验式阅读。通过打造多样化、社交性阅读空间,提升学生阅读体验。利用朗读亭、录音室等供学生录制朗读音频,会客厅供学生组织读书沙龙,视听室供学生进行交流分享,自由阅读区可让学生随意阅读。
建立阅读超市与阅读银行。按照专业性、日常性、消费性阅读内容设置阅读模块。这些模块可细分小模块,设置不同等级,如同超市产品般陈列,供学生选择。学生根据自身需要选择相应的阅读内容,形成专属的阅读清单。依托大数据建立“阅读银行”,为学生提供既往阅读情况与数据分析,帮助学生清晰地了解自身阅读状况、水平与趋势。依据学生阅读数据进行兴趣分析,推送相应的阅读书目,增强阅读的便捷性和指导性。
四、注重即时反馈,构建合理的阅读评价体系
阅读评估的目的是了解阅读现状,促进深入阅读。阅读输入和知识输出是评估阅读的两个主要因素。这两个因素常因量化标准的不同让阅读评价呈现出模糊性和复杂性。在阅读活动个体层面,阅读主体需求多样化要求阅读评价具有个性化、多样性和指导性。在阅读活动的集体组织层面,要求阅读评价体系在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和执行层都具备清晰、科学、可操作性的评价内容,从而呈现出综合的评价体系。在阅读评价中要统筹兼顾个体与集体的差异与互通,以阅读评价促进大学生读书活动持续有效开展。
构建即时反馈的个人阅读过程性评价。技术变革重塑阅读行为。个人阅读过程中的即时反馈应受重视。阅读时长、阅读量、阅读内容、阅读参与等客观性即时反馈,让学生第一时间清晰掌握自身阅读状况,激发阅读热情。依托网络阅读平台,以笔记、心得、话题等形式发表观点,引入朋辈、师长、专家参与讨论,形成学生、朋辈、师长、专家四方在线反馈机制,在引导个人阅读深入的同时,让学生在持续输出中获得反馈,形成比较性阅读感知。
构建清晰阅读画像下的形成性评价。阅读画像是对阶段性阅读轨迹的描述。通过问卷、实时记录等形式,将读者一个月、一个季度或一年的阅读行为和阅读偏好呈现出来。学生直观地看到自己阅读的图书类型、偏好的阅读载体、平均阅读时长、阅读速度等。学生一图在手,既能掌握自我阶段性阅读的特点,又能和同一区域的相应读者形成对比,找到自己的“生态位”,从而为学生有意识地阅读行为调整提供依据。
构建阅读活动综合评价指标。在一般性指标中,活动目标、阅读认知、阅读行为、阅读资源、阅读实施、阅读投入与保障、阅读宣传与引导等,是评估阅读活动是否有效的关键。对每个指标的具体定义,对其权重的确定,集中反应活动的质量和效果。阅读活动综合评价指标的构建,蕴含着对阅读活动的架构、价值和效益多层面的考量,全面反映阅读资源在“生产-传递-利用”等环节中的资源整合与共享效果,助推阅读活动目标实现。
要加强阅读引领、抓实读书行动、涵育阅读风尚、敦促勤勉自强,逐步构建“大阅读”体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要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建设书香校园,促进时代新人培养,为建成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贡献智慧与力量。
参考文献:
[1]席大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5.
[2]席大大致信祝贺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强调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 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N].人民日报,2022-04-24(01).
[3]陈平原.读书的风景:大学生活之春花秋月(增订版)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40.
选自《北京教育(德育)》2023/04